搜索

热搜词:

脱贫攻坚 政府工作报告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 -- 走进白云
收起

中国·白云

白云区处于贵州省地理中心和贵阳市地理中心,素有“双心之区”,“贵州中心”的美誉。该区北接修文县,东与乌当区毗连,东南部与云岩区相邻,西部、南部与观山湖区相连,是贵阳市北部的门户,于1973年恢复建制,是贵阳市六个中心城区之一。全区总面积272平方公里,辖2乡3镇5街道。

——生态白云。白云区属亚热带气候区,夏无酷暑,冬无严寒,年平均降水量1147~1191毫米,年平均气温15.3℃,气候宜人,全区森林覆盖率达45.62%,空气清新、富含负氧离子,是养生避暑的天然氧吧。近年来,白云区坚决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、固废治理和乡村环境治理“五场战役”,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%,空气优良率达99.2%,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91.4%,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%,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100%。

——人文白云。60余年的铝工业发展历史,形成独特的“艰苦奋斗、实事求是,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”工匠精神和城市工业文化,全区10个乡(镇、街道)、89个村(居)实现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,是“贵州省全民阅读示范城市”,也是中国--东盟教育交流青少年艺术交流中心所在地。区域内有各级文保单位9处、牛场蓬莱地戏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个。有泉湖公园、蓬莱仙界2个国家4A级景区,350余年历史的百年古刹——西普陀寺、贵州设施最齐全的“动漫游乐城”——贵阳欢乐世界、贵州唯一的中心城区国家级森林公园——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文化景点。

——开放白云。地处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核心位置,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,辖区拥有贵阳高新区、贵阳综保区2个国家级开发平台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,更有都拉营国际物流港、全市首家新型产业用地示范项目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等基础平台。全区通车里程约450公里,数博大道、同城大道两条贵阳产业主干道贯穿白云,10分钟到达市级行政中心,15分钟到达贵阳北站,30分钟到达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,2小时到达成都、重庆、长沙、昆明等地,辖区内有成贵高铁白云北站、贵阳市域快铁白云西站、贵阳地铁2号线等轨道交通枢纽。

——产业白云。2023年,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%;白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.2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4.3%;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.3%、7.5%;外贸进出口完成8.2亿元。

——幸福白云。2023年,白云区围绕“教业文卫体、老幼食住行”,全力推进补缺行动、提质行动、增效行动和品牌行动,持续丰富13个“15分钟生活圈”功能要素,重点解决好岗位、学位、床位、车位等方面问题。着力稳住“岗位”。强化“四业”联动,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,深入落实“1131”公共就业服务,做好重点群体就业,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8000个、城镇就业10200人。着力拓增“学位”。大力推进第二轮公办强校三年攻坚,启动白云二高迁建,建成投用白云十三中、十八幼等7个项目,全年新增学位3450个。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幼儿园3所,创建市级公办强校项目校4所。着力保障“床位”。深度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,深化与贵阳市第二城市医疗集团合作,加快中心养老院建设,强化精品民宿、特色酒店等打造,全面提升公共医疗、养老、旅游承载力。新增养老床位数50个、医院床位数300个、旅游床位数500个以上。着力扩充“车位”。重点围绕主次干道、商业街区、老旧小区及周边,全面整合可用资源,新增公共车位2350个以上。